环球今日讯!为什么我喜欢《儒林外史》+阅读方法

2023-01-19 12:26:34 来源:哔哩哔哩

我们初中读《西游记》的时候,语文书上推荐了一种读法,叫做跳读,将不重要或者写的比较生硬的情节跳过,以加快读书的速度和效率,于是我就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读《儒林外史》上,可是我很快发现,这个方法行不通。

这是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感受:写的不知道是什么,因为我根本看不懂,许多文言白话参杂,而前后章节内容许多时候又没有半点联系,感觉就是一本很散碎的书,不知道在讲什么,书中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,因此容易造成逻辑上的紊乱,就是说,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,读完这本书,你无法用一段话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,因为它根本没有主要内容,就像你打游戏,全是支线,没有一条主线,这让我感觉很难受,很不舒服,读完一本书不知道讲啥,小说读的就是情节,可我根本看不出这本书有什么情节,虽然是文言白话掺杂,但是如果不知道书中的一些典故,就无法理解一些句子,这些非常的令人费解。


(资料图片)

其次就说到我最头痛的一点了,书中对人物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,这个大家有目共睹,杜少卿一会儿叫杜少卿,一会儿叫杜仪,虞育德一会儿叫虞育德,一会儿又称作虞博士,庄征君一会儿叫庄绍光,一会儿庄尚志,一会儿又庄征君,名字号傻傻分不清,若是没有同姓的还好,一有同姓的必搞混,书中对于名字号又只交代一次,如果记不得谁是谁,还要去前面反复翻找,导致大量情节全部错乱,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全书的内容和主旨了。

这里就说到一个读《儒林外史》的禁忌,就是跳读,因为有时候上下文可能毫无关联,你可能跳了一段,下面就完全看不懂了,尤其是当你跳过的这一段有新人物出现时,《儒林外史》全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,每个人物的介绍不过是几行字,最短的就只有名字姓,一旦跳过,再无介绍,下面的各种名称变换,你根本不知道说的谁是谁,我读的时候就因此大为烦恼,不得不反复重读,有时只为读懂一段的内容。这就十分浪费时间。

所以读书,尤其是读古书,切不可跳读,一旦跳读,首先错过的可能是重要内容,其次这本书中有许多的铺垫,例如严贡生看着船工偷吃云片糕而不阻止,就是为下文他敲诈船工做铺垫,一旦跳过了中间的情节,后面的内容就显得莫名其妙了,再接下来也将变得很难衔接。

那么,为什么我喜欢《儒林外史》呢?两个方面,首先是次要的:

《儒林外史》全书塑造了许多的经典人物形象,也包含了许多经典故事,如《范进中举》等诸多故事都是家喻户晓,无人不知,在这些故事中,又有范进、周进、杜少卿等经典人物形象,今天读来仍然津津有味,杜少卿的高尚,范进的猥琐,严贡生的虚伪狡诈,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百象图,能在将这么多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情况下,在有限的篇幅内,又塑造出这么多的典型人物形象,这是大多数小说所做不到的。而这本书在没有表明作者个人感情的情况下,又达到了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效果,是暗讽水平高超。

书中有许多看似荒唐多余可笑的情节,实则是有用的,要么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画龙点睛的用处,要么就是对于另类社会现象的讽刺,这就使得书中没有多余的情节,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谓至简的境界,十分可贵。

但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,还得是它的时代意义,这种意义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,放在有科举的年代,它讽刺了读书人的虚伪,市民的市侩,人们的趋炎附势,这些通过部分人物的丑恶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,从范进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的毒害,它不仅夺去了向读书人灌输了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理念,也夺去了人们的劳动能力,以读书为上,其余皆为下品,一旦中举,便是飞黄腾达,否则只得在烂泥潭里永世不得翻身。范进是高兴长安道了,也成功得到了他想要的名利,然而书中所没有的,像孔乙己之流,却做牛做马一辈子,最后也没落得个好死。而范进在中举前受尽了嘲讽,在中举后人们却争着攀附,乡绅也抢着拉拢,连母亲去世都可以不管不顾,可见读书至上的理念,已经深入人心,强烈地侵害了仁义礼孝等传统美德,母亲去世而不守孝,这是不孝,中举发疯,这是不智,看着张乡绅折磨百姓而不劝阻,这是不仁,对着丈人扬眉吐气,这是不义,亦是无礼,不过是中了个举人,无德至此,实在是让人叹息。

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本书也讽刺了当时人们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,范进中举前受尽冷眼,中举后却被争相攀附,是否也是一种可笑的现象呢?这便是书的时代意义所在了,当今社会,世态炎凉,有钱有势便受尽攀附,没钱没势只能受尽冷眼,前段时间万柳书院少爷事件,数万人争相当“老奴”,是否也是时代的悲哀?然而,去掉了钱与权的外壳,不过是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,又有谁愿意攀附他们呢?可笑。

人走,茶凉,自然规律,人未走而茶已凉,那便是世态炎凉,《儒林外史》一书,便将这种市况表现得淋漓尽致,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,世态炎凉,心不能凉了。

标签: 儒林外史 范进中举 传统美德 飞黄腾达

上一篇:
上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