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女孩患抑郁症被亲妈换药事件:孩子,我只愿你健康,哪怕平庸|全球微动态

2023-03-01 22:06:00 来源:男孩派

健康是1,其他的都是0。

当孩子没有了健康的身心,再优秀的成绩也都失去了意义。


(资料图)

作者 | 李核桃

看到一条令人窒息的新闻:

杭州有个初三女孩,身患抑郁症,且已经有了自杀倾向,需要定期服用抗抑郁药物。

但妈妈不但擅自给她停药,还不顾医嘱,把药换成了维生素片。

有医生科普:抑郁症擅自停药的后果难以想象,在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贸然停药,病情可能比吃药前更严重!

其实,早在小升初时,女孩就已经有了抑郁的苗头。

由于学业上的不适应,女孩成绩一落千丈。她曾向父母表达过“不想上学、想去看病”的诉求,可妈妈却觉得女儿“小题大做”“太作了”。

这条新闻里还有一个细节:女孩的父母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。

可哪怕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,父母对抑郁症的了解还是如此片面。

有人说,人世间最痛心的事,不是我不爱你。

而是父母明明爱孩子如命,却在孩子发出求救信号时置若罔闻,甚至歪曲理解。

抑郁症绝不是心情不好,靠想开点、多散散心就能解决。

更不是“作”和“矫情”,靠吃维生素片就能治愈。

知乎上有位父亲,曾讲述过儿子得抑郁症后自杀的全过程。

儿子从小到大上的都是名校,身边同学都很优秀,他压力很大,上高中后经常在家崩溃大哭。

父亲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发出的信号,反而劝他:

“哭出来就好了,再说学习哪有不累的?”

后来儿子开始自残了,父亲看到他伤痕累累的手臂,虽然带孩子去做心理测试了,但潜意识还是觉得“问题不大”。

直到有一天,儿子发短信给爸爸:我实在走不出来。

父亲回短信给他,却再也无人回应。最后,父亲在一楼找到了儿子的尸体。

可后悔、心痛、惋惜......都不能再挽回什么。

儿子的人生戛然而止,中年丧子的父亲,余生也不得安宁。

多少家长就像这个父亲一样,觉得抑郁症不是什么大病,孩子只不过睡不好、比较累、食欲不好......自己小时候也都是这么过来的。

但这都是身体生病的信号。

家长若不重视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,结果往往就是悔恨终身。

《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显示,9500万名抑郁症患者中,18岁以下青少年占比30%以上,超2850万的孩子饱受抑郁症困扰。

而在刚刚过去的三年里,15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就增加了3倍多。

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,是骇人听闻的“根本没发现”。

杭州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谭忠林介绍:门诊一半就诊者是青少年,每当他问患者情绪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患者通常会往前推很多年。

而他们的父母却说:“(当时)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看起来和平常一样,没发现什么问题。”

有个女孩已经患抑郁症很多年了,妈妈却以为“当时只是青春期叛逆”。

隐蔽性,才是抑郁症真正可怕的地方。

孩子明明已经病了,家长却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
我有一个朋友是小学班主任,她说:“基本每个班都有孩子患有情绪问题,抑郁检出率超过了10%。”

可当她让家长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问题,或者带孩子去医院做系统检查时,家长又觉得老师“找麻烦”“矫情”。

人感冒了会发烧、咳嗽、流鼻涕,需要及时看医生。患了抑郁症的孩子,更应当得到正规治疗。

心理上的伤痛虽然看不见,但却比身体上的病痛危害更大。

想起《少年发声》中的女生小黎,因抑郁症休学在家,服药半年后被家长逼着上学,去学校第二天就爬上窗台想自杀。

被问起“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些贪恋吗?”

她脱口而出“没有”。

除了学习,其他一切都被家长冠以“不务正业”。

从二年级开始,她就被告知:

“要在课外多学一点,不然小升初就考不到好初中;

考不到好初中,就考不到好高中;

考不到好高中,就考不到好大学;

考不到好大学,就找不到好工作,你这辈子就完了......”

整个小学阶段她不敢怠慢,努力让自己保持前几名。

升入初中后,优秀的同学也更多了,竞争压力让她危机感更大。

为了不被同学甩在后面,一天24小时,除了吃饭、睡觉她都在学习,经常熬夜学习到两三点,睡眠不超过4小时。

长期的睡眠不足,她注意力慢慢不集中了,成绩开始下滑,这导致她越发焦虑,于是晚上熬夜更晚,如此恶性循环。

休学在家的日子里,她梦到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扔到尸体堆里,自己差点就被扔进去了。

她曾计划死前一周写日记,把罪过都往父母身上引,她打心底里觉得:

“如果我死了,他们都有责任,他们每个人都逼过我。”

武志红说,压力太大,会把人压垮。

那些患了抑郁症的孩子,只不过身体累出病了,再也拼不动了而已。

可这么简单的道理,很多父母却不懂得。

纪录片《起跑线》里有个妈妈,每天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特别满,给女儿报了十几个兴趣班,尤克里里、声乐、舞蹈、西班牙语、思维......

女儿从早上7点一直到下午5点,每天都在补习班奔波,连午饭时间都精确到分钟,根本没有时间放松。

每当女儿产生抵触情绪时,妈妈就说:“你要学这个,咱不能输在起跑线。”

家长眼中的“起跑线”,就这样成了孩子焦虑的起点。

孩子不得不紧绷着神经,被裹挟着拼命。

曾经,我也是一个鸡娃的母亲,给女儿报过各类培训班。

女儿数学成绩一直不好,我就报了两个数学班,家里还买了黄冈卷、53卷子,以及各类名师卷。

小学时代作业少,院子里经常有孩子在玩,女儿不愿意做卷子。

我便训她:

“你不知道数学有多重要!考试时最拉分的就是数学。不刷题,将来你会吃大亏......”

我的耳提面命,并没有换来女儿成绩的提升。

甚至有一次,女儿的数学只勉强及格,我狠狠教训了她一顿。

没想到,女儿突然腹痛、上吐下泻,送医后被诊断为“甲亢危象”。

医生详细检查后,认为孩子精神受刺激了、情绪不稳定,建议我“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”。

看着躺在病床上沉睡的女儿,皮肤潮红,嘴唇苍白,我心都揪成了一团。

遥想女儿刚出生时,我也想过: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就行,我别无所求。

可不知不觉就被身边人影响,加入了“鸡娃”大军。

仔细回忆一下,我小时候成绩也不好,我又有什么理由逼着女儿一定要成为人中翘楚呢?

那一刻,我恍然醒悟。

与其鸡娃“鸡”得家里鸡犬不宁,不如低头认命,给她一个健康的身心。

毕竟,什么能比孩子健康长大、好好活着更重要呢?

想起北大教授丁延庆,他和爱人都是北大毕业,可哪怕是这样的高知家庭,也生出了一个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女儿。

当被问起“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庸吗?”

他笑着自嘲:“你必须接受,不接受能怎么样?她就这样。”

丁教授觉得,女儿指定上不了北大,不想把时间浪费在“鸡娃”上。

就像梁晓声在《人世间》里所说的:

孩子若是平凡之辈,那就承欢膝下;

若是出类拔萃,那就让其展翅高飞;

接受孩子的平庸,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,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。

经历过女儿这一劫,我才真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。

国学大师周国平说:

“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,最后都要回归平凡,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。

伟大、精彩、成功都不算什么,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,人生才是圆满。”

成功的标准,不一定是养出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。

而是孩子即使不够优秀,也有幸福生活的能力。

当英雄路过的时候,总要有人在路边鼓掌。

孩子能做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,何尝不是另一种圆满。

接受孩子的平庸,是家长这辈子要参透的修行。

愿我们都能放下焦虑和内耗,让孩子活出热气腾腾的人生。

标签: 孩子 抑郁症

上一篇:
上一篇: